工程机械行业并购战白热化机械行业再制造产业
二手挖掘机近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整体收购山工机械事宜获商务部批准。这意味着,这家在国内机械制造行业位居前茅的大型国有企业,将被批准成为外商独资企业。记者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了解到,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高速健康发展。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外资本围绕工程机械行业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外国企业并购我企业有想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最初外资进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外资进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且想把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条,从根本上消除将来中国企业与之一争高低的可能。
控股对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收购活动的基本点。接下来的要求是,必须掌握销售权和采购权,以便进行利润转移。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难得机遇,以资本运作方式“吃住”中国机械制造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进而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条和实现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如果一切按跨国公司的意图走,那么结果是行业总量增长很快,但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如果被外资控制,就将出现一种“外大内空”的危险景象。在国际分工中,我国企业就有被死死钉在价值链低端的危险。
在工程机械领域,挖掘机走的是另一条路子。日本的小松和日立、美国的卡特彼勒、韩国的斗山和现代等通过合资控制了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挖掘机近几年80%的份额被外资企业占据。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沉重教训。关键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如同其他行业一样,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也是从改革开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外资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当初行业的开放,就没有工程机械行业的今天。
商务部外资司王晓诚告诉记者,山工机械在合资前处于亏损边缘,2004年全年企业利润基本为零,公司负债率高达98.3%。为获得资金改变被动局面,山工机械主动寻求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在与卡特彼勒合资后,山工机械引进先进技术并逐步消化吸收,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成立研发中心,不断开发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并利用卡特彼勒全球供应链扩大出口。合资后,仅2005年上半年就扭亏为赢,盈利626万元,出口装载机200台。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美、日、德等工程机械强国相比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实力,还是在品牌的影响力和研发能力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比较欠缺,大吨位、高性能的产品产量不足。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与世界同行业强国相比还有15—20年的差距,特别是在耐久性、可靠性和产品性能上还有较大差距。与外资合作,不仅是中国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也能获得购进国外零部件、招揽国际人才、建立境外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缩短赶超国外的时间。
而且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壮大,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在内的国内优秀企业已经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其国际化发展战略,过不了几年,它们很可能要并购国外企业。因此,坚持以我为主,绝不是盲目排外。
国务院专家指出,扩大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利用外资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关键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和通行做法,完善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和监管,趋利避害。应尽快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及实施细则,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重点行业等众所关注的敏感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研究所高梁建议,应借鉴美国经验,成立部际协调审查委员会,规范外资并购的程序、过程和方式,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跨国并购进行审查。“这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克服目前阵出多门、相互揽权、相互推诿的问题”。“快出慢进”带来贸易盈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项目部主任韩圣健说,10年前国外品牌占领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大部分市场,逆差逐年递增,成为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最担心受冲击的产业之一。如今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不但把国外品牌挤出中国市场,基本占领了除挖掘机以外的所有市场,而且出口到欧美等工程机械生产强国,中国正在成为工程机械的全球制造中心。
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迅猛增长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6年海外市场的销售量增长尤为强劲。根据海关统计,2002—2006年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了5.8倍,2006年出口首次超过进口,实现11亿美元的顺差。2007年,工程机械出口额增长超过60%,顺差超过30亿美元。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美国凯斯等大多数世界级工程机械巨头,目前外资品牌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50%,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充分国际化。
但是韩学松说:“虽然国外技术对行业成长的贡献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国外是没有前途的。工程机械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注意对自有品牌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很少给国外产品做贴牌。”
中国企业虽然整体素质与跨国公司还有差距,但在个别细分市场上已经拿到了话语权。徐工集团生产工程机械的系列产品和基础零部件,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10%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一重工在国内混凝土泵车的市场份额超过50%;2007年10月开发了代表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66米臂架泵车,并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联在混凝土泵车市场的占有率约30%、山推股份在推土机市场的占有率达45%、柳工在装载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5%、山河智能公司的小型液压挖掘机30%以上用于出口,且全部采用自主品牌,国外市场反应强烈产品供不应求。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做得比外国人好。我们首先要把外国品牌挤出去,然后再把中国的产品打到外国人的门口。”
应借鉴美国经验,成立部际协调审查委员会,规范外资并购的程序、过程和方式,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跨国并购进行审查。
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国内外再制造产业发展基础,中国工程机械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应围绕科技创新为本、全面建设再制造配套服务体系等,为再制造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
进入21世纪,保护地球环境、构建循环经济、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一种先进经济模式。
再制造工程以节约资源、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以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特点。再制造可使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少大量的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选途径,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再制造工程高度契合了国家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需求,并为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大力开展绿色再制造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技术和自动化表面技术,这些先进的表面技术是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再制造中的应用,可将旧件再制造率提高到90%,使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性能标准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而且在耐磨、耐蚀、抗疲劳等性能方面达到原型新品水平,并最终确保再制造装备零部件的性能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同与关注。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废旧产品造成的危害暴露较早,相应的对策也较早提出和实施。
20世纪30至40年代,为了走出经济萧条的困境,最早的再制造产业雏形在美国汽车维修行业中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正式提出“再制造”。此后,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目前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重要产业。2005年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的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达到750亿美元。近年来日本加强了对工程机械的再制造。至2008年再制造的工程机械中,58%由日本国内用户使用,34%出口到国外,其余的8%拆解后作为配件出售。
欧美国家在再制造设计方面,主要结合具体产品,针对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如拆卸性能、零件的材料种类、设计结构与紧固方式等进行研究;在再制造加工方面,对于电子产品,再制造的内涵就是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予以直接的再利用。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十多年。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注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关键技术,构建了废旧产品的再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需要更为关注再制造事业。http://www.juehuiw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