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挖机中国制造业是否可借“工业4.0”走出寒
在传统工业模式下,要把消费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一个固定的流程,也就是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跟销售这五大模块。从工业1.0到3.0,这五大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模块,并且是固定流程。
中国制造业是否走出寒冬?
什么叫做工业1.0?就是用蒸汽推动机械化。什么叫做工业2.0?就是用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化。什么叫做工业3.0?就是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那么叫做工业4.0呢?就是生产智能化。具体来说,就是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这五大模块不再是生产的固定流程,而是统统独立出来了,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传感器,以及自己的通信系统,五大模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自己进行高效组合。
结果就是,同一个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产品,而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化生产出许多不同型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步入制造强国行列,就像《中国制造2025》开始的第一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那么,“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计划在2020年着力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各位注意,这个思路和美国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之后推行的重振制造业思路是一致的。第二,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这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0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各位请注意,我们这个“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理念,主要是学习美国和德国。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签订了一个“工业4.0”的战略合作框架。这是什么目的?我相信就是为目前已经处于困境的中国制造业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1、德国的工业4.0
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由总理默克尔亲自推动。根据工业4.0提出的设想,德国将运用互联技术与高度集成化,使工厂的各个生产模块智能化,从而将工厂变为具备自律分散系统的智能工厂。
我以德国飞梭哈雷机车的生产工厂为例。在过去工业3.0以前的时代,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因为它的生产过程全部都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但到了工业4.0时代,客户在早上九点下单,购买一台个人定制化的摩托车,到下午三点就可以收到这辆完全按照其要求生产的摩托车。过去需要21天,现在只需6小时,怎么做到的呢?就是这五大模块统统激活了,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自动进行加工组合,在6小时之内完工,这就是智能化的力量。
你会发现,在工业4.0的时代,生产商不需要做广告,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生产商也不需要仓储、批发、零售,因为产品一生产出来就直接送到客户手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工业4.0打破了我们过去制造行业的传统观念,制造业6 1的产业链概念也不复存在,而是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整合。
并且,工业4.0的智能化生产在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成本下降了大约40%,这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进步。请各位想一想,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如德国、日本、法国、瑞士、英国,它们的成本只比中国高10%~20%,如果它们全面实现了工业4.0,成本将比中国低得多,到时候我们哪还有竞争机会?因此可以说,中国推动工业4.0是势在必行。
2、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既然讲到德国,就不能不讲到美国,美国也推动工业4.0了吗?不,美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工业互联网,比工业4.0更伟大。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包括通用电器、英特尔、思科、AT&T、IBM等,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
工业互联网是个伟大的工程,涵盖五大行业,除了德国人讲的制造之外,还有电力、能源、交通、医疗等四大行业,共有九个平台。而德国工业4.0,只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九大平台里面的一个平台,其他八大平台都是德国所没有的。通用电器在2012年11月26号发表的工业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未来增加10万亿到15万亿美元的产值,而这等于是再建一个新的美国。
上海交通大学谷来丰教授指出,目前中国举国上下正在搞轰轰烈烈的“互联网 ”,而美国则通过工业互联网计划悄悄进入了“新硬件时代”。如今天的多轴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厨师等等,都是之前无法想象的东西。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一大批传统互联网公司,如今都在布局围绕硬件的产业。如谷歌开始进军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亚马逊正在完善多轴无人飞行器来送快递;苹果公司推出智能手表;等等。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制造业将迎来颠覆性的革命,未来的生产组织形态、用工模式将产生重大变革。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了制造业网络创新计划,准备在全美各地设立45个创新研发中心,其中15个是制造业的研发中心。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4个,是政府跟民间力量共同推动的,包括3D打印、可弯曲的芯片、传感器等等。政府的强力介入,使得美国制造业如虎添翼。因此,必须将发展制造业当成一个国家战略来推动,我们才有可能搭上工业4.0甚至工业互联网的顺风车。
3、中国发展工业4.0的瓶颈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核心都是智能化生产,而进行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工厂是由许多小的智能模块组合而成的。以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实力来看,每个小模块我们都能够生产,这不是难事,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技术了。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小模块整合成一个工业4.0的智能工厂,这就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我们一定会碰到两个阻碍,一个是标准化,一个是稳定性。
第一,标准化。要将多个小的智能模块组成一个大的智能工厂,前提就是要标准化。举个例子,A工厂生产螺丝钉,B工厂生产螺丝刀,C工厂生产螺丝帽,那么,要确保A工厂的螺丝钉能够与B工厂的螺丝刀匹配,并且能够嵌入C工厂的螺帽,这就叫标准化。如果这三者不匹配,那么智能工厂就搭建不起来。而这三者的匹配,可不是坐下来谈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实际运作所积累的经验,孕育出来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结果。因此,这是我们在推动工业4.0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一个短板。
第二,稳定性。一个智能工厂的整体质量取决于质量最差的小模块,如果有一个小模块发生问题,整个智能工厂系统就可能跟着崩溃。而我们的问题就在于,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是不稳定的。举个例子,中国的粗钢产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们码头的起重机用的钢索都要进口,因为中国粗钢的稳定性不达标。中国的铝产量也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们的飞机外壳用铝也要靠进口的,同样因为质量不稳定。因此,我们要推动工业4.0,首先就必须要全面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稳定性,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挑战。